【民族团结党旗红】青海黄南:基层党员干部的变化与坚守
- 产品介绍
原标题:【民族团结党旗红】青海黄南:基层党员干部的变化与坚守
中国网9月27日讯 (记者 秦金月)卓么加,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曲库乎乡多哇村的一名老党员,1983年入党,曾在多哇村担任党支部书记6年。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这样一段话:“现在的基层党支部相比以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每个党员都要拥护党的政策。”
卓么加道出了黄南州党员领导干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变化与坚守。
近日,“民族团结党旗红”网络主题活动媒体一行深入青海省同仁市的加吾乡和曲库乎乡,探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这里的开展情况。记者发现,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,自治、法治和德治“三治结合”的社会治理模式正在给这里的基层社会治理带来新风貌,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和党组织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值得深入挖掘。
坚守:以聂智才让为代表的一批党员干部坚守基层 笃行务实
聂智才让,加吾乡原党委书记。2020年6月3日上午10时,因过度劳累突发心肌梗塞去世,时年仅45岁。加吾乡的干部们说起聂智才让,到最后总是红着眼眶,摆一摆手说道:“不说了不说了,说一次哭一次。”
聂智才让2013年12月至2019年3月任加吾乡乡长,2019年3月任加吾乡党委书记。任职期间,他为乡里要项目、争取建设资金、帮助贫困群众、自掏腰包给贫困学生缴学费、给贫困家庭缴纳医保费。在他的推动下,加吾乡的几个行政村道路得以完善,方便群众出行。
聂智才让生前最为人称道的一点就是“务实”。干部们评价他:“不爱说话,不爱诉苦,默默地就把事情做了。”加吾乡人大主席魏瑜婧留着眼泪说:“他很低调,做过心脏支架手术这件事情,我也是后来才知道,他从来没有跟我们主动提起过。像他这种身体状况,完全可以调离乡镇。”
但聂智才让的一句话让干部们时至今日言犹在耳,“这里是全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,遇到一点难题,就想着调走,你调走我调走,基层工作谁来干!”
聂智才让(左一)冒雨工作。(资料图)
没有光鲜亮丽的头衔,聂智才让与许多默默耕耘在基层的领导干部一样,把一生都献给了基层的老百姓。
记者注意到,加吾乡和曲库乎乡政府的办公场所,最大的特点就是“方便”,方便干部“寄宿制”的工作。一个不大的院子里,既有办公室,又有党建活动室,还有干部宿舍和食堂。一切基础设施都是方便干部随时随地开展工作。
加吾乡乡长关却项加说:“老百姓们并不会特别注意乡政府的上班时间。他们往往是上午在地里忙完农活,中午或者下午,甚至晚上来乡政府办事。所以干部们就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。一天下来,可能上午去地里宣讲政策,下午在办公室里准备各种材料,帮助老百姓解决难题,加班到深夜是常有的事。住在办公楼里也是方便工作,所以我们干得就是‘寄宿制’工作。”
聂智才让在任加吾乡党委书记期间,坚持以党建为引领、推动精准扶贫、民族团结等工作深度融合,以线上线下“双线”并行的模式在全乡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、一级抓一级的党建格局。如今,他的同事们继承了他的遗志,继续用务实的工作作风推进乡里的各项工作。
嬗变:党建引领“三治结合” 党员干部做事更有劲了
“现在村里的风气改变了很多,党建引领的‘一核三治’给我们的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很多新变化。”曲库乎乡的工作人员这样说道。
近年来,曲库乎乡以党建为引领,结合当地实际,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工作为契机,着力打造“党建+民族团结+社会治理”的工作思路,通过“党建+”的工作模式,将党的领导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。这样一来,党员群众的党性观念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进一步提高,村风、民风、村容、村貌都得到了明显改观。
在脱贫攻坚一线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沿、在矛盾纠纷调处的全过程,都能看到当地党员干部的身影。干部履职尽责,工作越来越有成效,干起来也越来越有劲头。
多哇村的宣传墙。(摄影:秦金月)
以多哇村为例,村里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整顿方案,把配齐配强班子特别是党组书记作为首要任务,并在2017年8月初顺利完成了多哇村党支部委员的补选工作,为接下来开展的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。